在这个小渔村里,记者看到有些居民家门口放着几排塑料筐子,门前的土路上流淌着污水,都是做干海参的家庭小作坊。记者看到一户居民正在往面包车上搬加工好的干海参,就上前询问,当听到记者想批发海参后,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将记者带进了院子里。
记者提出想看看加工好的海参质量怎么样,这名妇女将记者带到了屋里,记者看到虽然她们家的院子里堆满了海参有些杂乱,但屋子收拾得很整齐,屋里的电器几乎都是最好的,液晶电视特别大,很显眼。“老板,做海参赚了不少钱吧,你们家电器都很好啊。”
“哪有啊,我们只是小加工点,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这村里有钱的人多了去了,哪个做海参的没买高档轿车啊,干得好的一年赚个几十万甚至百万的都有。”
为了让记者相信他们这个小加工点的手艺,她带记者进了烤房,记者看到这一个7、8平方米的烤房内装满了海参,看起来有几十斤。“别看我们地方不大,但手艺绝对没问题,我老头亲戚家全都是做海参的,好的手艺都掌握。我们的货出的也不错,一个月加工出上百斤海参没问题。并且就我们俩人,加工成本也低,从我们家拿货比别人家低。”
记者看到几个装有活海参的筐子摞在一起,海参在筐子里积压在一块,“这么多海参,要是有死的怎么办,还能再加工吗?”记者问。妇女说,“有些没加工之前变臭了的海参,如果特别臭不能加工了,会挑出来扔掉的。只要臭得不厉害,往盐里泡泡,基本上就没有臭味,加工出来都一个样。”
记者看到她家加工出来的海参个个颜色都特别黑,很亮,就说她的海参色泽不错,她说,“各个地方对海参的认识不同,喜欢的样子也不一样。有的地区觉得海参黑了不好,喜欢颜色不太黑亮的,有的就觉得海参黑亮、颜色鲜艳的好,这批货就是根据喜欢黑亮的地区加工的。”
“海参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有时候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些专卖店能买到七八千元一斤,这绝对没道理,海参再贵也贵不到那个价位,主要是靠推销时忽悠。人要是认准了这个品牌的海参,卖多少钱顾客都觉得有道理。其实海参价格没那么大的差距,我这里的这些淡干,你要是能忽悠卖高价位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能批发给酒店那你肯定要发财了,酒店需求量特别大,要的海参只要是价格实惠公道,头数多一些,差一点也无所谓,因为酒店做的海参浇上浓烈的汁后根本吃不出来原来的味道。”
记者离开加工点,在村子一处卖水果的摊上跟一位卖水果的老村民聊起来,他跟记者说,“我这一带是靠海吃海,村子偏僻,以前这里比较穷,只能做些跟海有关的东西。慢慢的这几个村都开始加工海参了,加工海参的居民特别多。所以你要买海参,在这里随便找个人问问,多数人都能帮你联系上。”
“在别的地方海参是比较珍贵的,但在我们这却不太值钱。就是随便去邻居家逛逛,走时随便抓一把,拿走几个海参都是很平常的事,几乎每个村民都有做海参的亲戚。但正是由于我们这加工的太多了,我们都知道海参的工艺流程,基本上我们都不吃干海参。”
“干海参往体内添加那么多的东西,价格高,吃了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营养都破坏了。我们都是买些湿海参,拿回家自己加工,处理好了内脏后就把海参冰到冰箱里,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直接吃。” 文/图 本报记者
记者买过很多次海参,大都是送给长辈及孝敬父亲,从几年前参加工作时,就定下了每年冬季给父亲买上一盒海参,所以以前感觉自己对海参也有点研究。
但经过这次暗访后,发现了自己也被卖海参的给误导了,以为海参的颜色越黑、刺越挺直就越好,用这个标准作指导买了好几年的海参了 ,这才发现了自己是个不懂海参的人 ,都被卖海参的人忽悠了—
原来那种又黑又亮的海参,在干海参加工点叫糖干,批发价只有记者购买时的一半。
幸好记者买海参时还找了熟人,不会是品质很差的,但是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海参,想要看清你就那么难吗?
在暗访中发现,做干海参加糖加盐的秘密在这些小渔村里就像说声问候语一样普遍,村里随处可见高档越野车和轿车,他们的加工手艺,能让加了一斤糖的糖干海参放在嘴里都感觉不到糖味,这手艺不令人佩服都难。
可这些手艺没用在正规的地方,海参成本高,销售价很贵,但这怎能成为造假的理由?目前国内对海参的质量发展要求也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 ,更令消费者买起海参来心里没谱。
吃海参是暖身体的,记者的父亲常说吃海参的冬天基本上不感冒,据说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希望这些加工海参的人在数钱的同时,能手上留点情、少放一点糖和盐,让买海参的人心里也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