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预防、治疗是综合性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和《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建议[1,2]:
临床上,高血尿酸的治疗是有标准流程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血尿酸值、痛风史、并发症情况[1,2]:
420 μmol/L<血尿酸<480 μmol/L 的话,建议不吃药,通过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小习惯,逐步降低血尿酸;若3~6个月后,血尿酸无法降低 ,建议进行药物医治,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稳定在正常范围 1~2 个月后,逐步停药,继续坚持改善的生活小习惯,稳定血尿酸。
如果血尿酸≥480 μmol/L的话,建议直接吃药降尿酸,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尿酸稳定在正常范围 2~3 个月后,逐步停药,继续坚持改善的生活小习惯,稳定血尿酸。
b. 痛风仅发作过一次,有其他并发疾病;或者痛风发作过 2 次以上;或者有痛风石患者
急性痛风的炎症(涵盖疼痛、水肿)一般在 12~36 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在此阶段冰敷可以减弱关节炎症强度,而热敷会加强炎症。
在痛风发作的 12 h 以内开始用消炎止痛药物,可以大幅度降低关节炎症,减弱患者痛感、水肿
在痛风的 12~36 h 以内用药也能发挥比较强的降低关节炎症的作用,减弱患者痛感、水肿,但是其效果弱于在 12 h 以内开始用药的效果
在痛风发作的 36 小时以后开始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临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有些患者完全无效。
对局限于 1~2 个关节的持续痛风发作,为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可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甾体类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
可用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中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最广泛,如果秋水仙碱无效,再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应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24小时内)治疗效果越佳,超过 36 小时再用药,效果会非常差
普遍优先推荐秋水仙碱,医生们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推荐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5]
对于重度肾功能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优先推荐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帕瑞昔布、
对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不耐受、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患者以及痛风发作累及多关节、大关节、或合并全身症状的患者,推荐糖皮质激素,如
对于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也可使用甲泼尼龙0.5-2mg/k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一次[3]
对于1-2个关节受累且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考虑关节内注射[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2个大关节受累、多关节炎、或一种药物疗效差的患者,推荐药物联用,可用方案有:秋水仙碱+NSAIDs、秋水仙碱+口服激素、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口服激素/NSAIDs/秋水仙碱,不推荐NSAIDs联合全身使用激素。药物用量为:两药均足量或:一种药物足量、另一种药物预防用量[3]
上述药物医治无效的难治性急性痛风,或者当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有禁忌,推荐使用IL-1受体拮抗剂治疗,如卡纳单抗阿那白滞素等[3,5]
第二步:痛风症状缓解 2~4 周后或无痛风发作时,进行降尿酸治疗,预防痛风发作
研究发现:樱桃、菊花、甘草、粟米草、番石榴叶、洋葱、茶、膳食纤维、牡丹皮、菊苣、生姜、姜黄、金线莲、胡椒、黄连等均既能够更好的降低血尿酸,也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的疼痛、肿胀,对痛风具有极好的治疗与预防双重作用。
另外,研究之后发现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嘌呤合成、尿酸代谢、尿酸排泄、慢行系统性炎症诱发高尿酸血症、痛风, 高尿酸血症、痛风会使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紊乱,加剧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恶化。同时也发现,降低血尿酸、缓解痛风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能够更好的降低血尿酸。
因此,打破“肠道菌群紊乱↔高尿酸血症、痛风”恶性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降尿酸、治疗痛风。若能实现益生菌在肠道的终生定植,可以让患者摆脱终生治疗,实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根治
最早被验证具有降尿酸能力的益生菌是格氏乳酸杆菌PA-3,但是其仅通过降解外源性嘌呤来降低血尿酸,降尿酸能力有限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能够最终靠改善肠道微生态、降解外源性嘌呤、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解肠道尿酸、缓解慢行系统性炎症,降低血尿酸、治疗痛风
既能够更好的降低血尿酸,也能够更好的降低血尿酸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诱发的尿酸盐晶体的沉积,进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2022年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引用的荟萃分析显示,膳食治疗可以降低10~18%的血尿酸或使血尿酸降低 70~90 μmol/L
低嘌呤蔬菜放心食用 ,中、高嘌呤蔬菜适量食用,如发芽豆类、芦笋、紫菜、菌菇类等高嘌呤含量蔬菜,依据血尿酸水平适量食用
水果,尤其是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 C 和黄酮类组分的水果:多吃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 C 的水果(
苹果、橙子、榴莲、无花果、柿子、哈密瓜、冬枣、黄桃、车厘子、提子、释迦、香蕉、山楂、椰子、水蜜桃、石榴、蜜桔等,各类干果、果脯也应该禁吃
禁喝酒及含酒精饮料、含糖饮料(汽水、功能饮料、能量饮料、玉米及其他各类糖浆等),多喝水(尤其是碱性水)、咖啡、牛奶、淡茶
总乳制品、总牛奶、低脂乳制品、低脂牛奶、低脂酸奶和奶酪,尤其是酸奶;多吃鸡蛋、鸭蛋等蛋类补充蛋白质,尤其是蛋清部分;多吃蔬菜(如白菜、卷心菜、莴苣、苋菜、雪里红、茼蒿菜、芥菜叶、水瓮菜、韭菜、韭黄、芥蓝、蕃茄、茄子、瓜类、萝卜、甘蓝、葫芦、青椒、洋葱、葱、蒜、蒜头、姜、木耳、榨菜、辣椒、泡菜、咸菜等)、多吃粗粮(糙米、小米、藜麦、荞麦、大麦、马铃薯、甘薯、山芋、冬粉、荸荠等)补充蛋白质
吃肉要选脂肪含量低的;烹调用油选择植物油;花生、核桃、瓜子、腰果、芝麻、栗子、莲子、杏仁等坚果脂肪含量高,也要少吃;少吃或不吃黄油、烘焙食品、薯片、饼干、冷冻食品、罐头、奶油饮料等
若有并发症,优先使用具有降低血尿酸作用的相应并发症的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若降尿酸效果不佳,采用“上述药物+低剂量特异性降尿酸药物”的联合治疗。仍然若降尿酸效果不佳,再逐步增加特异性降尿酸药物剂量
若有并发症,临床上尚无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药物可用,对于并发症有限选用没有升高血尿酸的药物或升高血尿酸较弱的药物。降低血尿酸直接选用特异性降尿酸药物
对于肾功能受损、泌尿结石史、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无效的患者,优先推荐非布司他,次选
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
若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均无效或患者存在禁忌症等情况,推荐促尿酸分解药物尿酸氧化酶(但是国内尚未上市),且不能与其他降尿酸药物联用。
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在肝内代谢为有活性的羟嘌呤醇,全部经肾脏排出体外,服药后 2 ~ 6 h 血药浓度达到峰值,24 h 血尿酸浓度开始下降,2 ~ 4 周下降最明显,半衰期 14 ~ 28 h。
成人常用量:口服,初次剂量 50 mg,一日 1~2 次,每周可递增 50~100mg,至一日 200~300 mg, 分 2~3 次服。每 2 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最大量一般不大于每日 600 mg。
儿童常用量:口服,6 岁以内一次 50mg,一日 1~3 次;6~10 岁一次100 mg,一日 1~3 次。剂量可酌情调整。
本品口服后在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 47%,在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99.2%,主要在肝脏代谢,半衰期为 5 ~ 8 h。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为非活性物质,49% 通过肾排泄,45% 经过粪便排泄,属于双通道排泄药物。
推荐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剂量为 20 mg,每日一次。可在 2~4 周后根据血尿酸值逐渐增量,每次可增加 20 mg。最大日剂量为 80 mg。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可餐前或餐后服用。
肝功能不全者:轻、中度肝功能不全(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A、B级)的患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小剂量起始,成人起始剂量 25-50 mg/d,2-5 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 75mg/d 或100 mg/d,早餐后服用,连用 3-6 个月或依据血尿酸水平逐步停药。
对于老年人,需要減量用药或遵医嘱:建议起始剂量为 25 mg,每日一次。可在 2~4 周后根据血尿酸值逐渐增量,每次可增加 25 mg
非布司他和秋水仙碱可以一起服用,非布司属于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可以轻松又有效改善血尿酸水平。秋水仙碱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治疗或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的肿胀和疼痛。两者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负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其实正常人体尿酸的代谢有三分之一是通过肠道益生菌降解的;建议能服用益生菌调理肠道微生态环境,在肠道把尿酸排出。最新科学发现肠道益生菌格氏乳杆菌能降解尿酸的合成前体物质,益生菌在肠道中每天分解饮食中的嘌呤,起到控制尿酸的作用,国产菌株格氏乳杆菌已在J东上市;相比药物更安全,没有副作用;对嘌呤的分解来自于细胞内,是以嘌呤为食物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