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被推迟了半年的“3.15消费者晚会”曝光了一串黑名单,其中山东即墨的海参位列第一,成为了众人讨伐的对象。
去年十月底有记者暗访了山东即墨的养殖基地,发现有养殖户用“敌敌畏”来清洗池塘,视频中的空地上堆放着用过的农药空瓶子,令人触目惊心。原本用来清除杂草的农药,居然被违规使用在了水产品里,即便养殖户表示“海参抗药能力强,死不了”,但依旧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就不怕流入市场引起后患?
提及海参,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比较昂贵的滋补品,由于价格高昂的缘故,人们通常只能在酒席宴会上才能看到。然而随着我们国家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曾经被视为天价的海参也开始变得亲民,并且悄悄地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目前海参的花钱的那群人主要有身体虚弱的老人,孕妇,小孩以及一些病重患者,有些喜欢养生的人家每年也会囤一些在家里。
消费群体的扩大也在刺激着养殖行业的发展,如今我国的海参养殖基地大多分布在在辽宁、山东等地。市场上的成品海参明码标价且美其名曰“野生”,实际上了解一些内幕的人都知道,市面上野生极其稀少,90%都是养殖而来。尤其山东地区,如今养殖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产量和苗种都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是实打实的海参养殖大省。而不少养殖户也靠着育苗、养殖成品海参发了家。
多年以来,山东省的海参产业为当地的海鲜产业创下了20%的产值,且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按道理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为何这次却曝出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消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农民冒着巨大的风险铤而走险呢?
一直以来市面上的海参都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在销售,一些专家也表示,养殖类海参根本不用投喂饵料,靠吃海塘里的淤泥和微生物就可以成长。然而这种自然生长的海参,养殖的周期比较长,从参苗到成品,期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经历三五年时间。这些年随着海参产业的成熟,市面上的需求量变大,如何让海参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市也成了不少养殖户重点研究的难题。尽管行业内有人使用国家允许范围内的抗生素,但依旧难以达到短期清理的效果。
于是有些养殖户就通过反复实验,用敌敌畏这种“高效”“快速”的方式清除池塘里的杂物,当他们发现对海参构不成影响,却能有效提升产量时,便不会再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了。重点是海参流入市场之后并没有严格的检验标准,消费者无从辨认,也就不存在售后问题了。
据悉,如今我国检测养殖产品会针对抗生素的残留进行监测,但是对于水产品方面还没明确的规定,导致了这个行业出现乱象。有行业内人员曝光,其实养殖户用石灰、农药喂养海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这些散户大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散户”。这些人迷信“偏方”,常使用一些土方子来进行养殖。海参虽然抗药性强,但却很娇贵,病害多,一旦“生病”就会停止生长,甚至吐肠,导致农户减产。正因为如此,用农药成了很多养殖户一劳永逸的方法。
除此之外,市面上如今的恶意压价和“打价格战”,也是很多养殖户不计后果使用农药的原因。管理海参的过程十分繁琐,时刻要关注长势以及病害,若使用正规的药品,需要多次用药,效果还得不到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力物力的成本都在提高,在销售的环节就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价格上不占据优势。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值得深思,那就是养殖户的侥幸心态。海参生长在池塘和鱼排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水,用了农药之后,海参里的农药残留成分较少。再加上消费者食用海参的习惯是“少而精”,一次只吃一根,隔很长一段时间才食用,就算有少量残留也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这也是不少养殖户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没想到原来的大补品,如今成了大“毒”品,相信很多消费的人都感到心寒。而这次山东的海参产业也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虽然山东渔业部门成立的调查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抽调了各个海域的鱼排和池塘,检测结果为没有农药残留,但不少人还是心有余悸。不禁想起三鹿事件的起因和事发后对我国奶业的打击,不知道未来海参产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局面。